成功招降武将需要掌握外交国策、战斗策略、资源分配和后续培养四个关键环节。招降的核心在于击溃敌军后俘虏其武将,并通过合理手段使其归顺。外交国策是招降的基础,选择纵横捭阖路线可解锁俘虏功能;战斗中需注重兵力配置和技能运用,确保俘虏成功率;招降后需通过资源交换或招降提升忠诚度;最后需合理委任和培养俘虏武将,发挥其特技优势。
外交国策的选择直接影响招降的可能性。推行纵横捭阖国策后,击溃敌军时可俘虏其武将,这是招降的前提条件。俘虏的武将可通过宽待或资源交换逐步归顺,但需注意招降武将无法直接进阶,仅能通过重复招降提升属性。若已拥有相同武将,可通过归心操作额外增加10点属性。建设国策和拓张国策虽能提供资源或发育优势,但对外交招降无直接帮助,需根据战略目标权衡选择。
面对目标武将时,需优先削弱其兵力并控制其行动,通过束缚类技能限制移动可提高俘虏概率。敌方武将体力降至三分之一时更容易投降。占领带有驻守名将的城池或关卡是获取高级武将的途径,但此类目标守军强度较高,需提前侦查并集结优势兵力。招降后的武将归属同盟而非个人,即使退出同盟也无法带走,因此需与盟友协调分配。
资源分配和后续培养决定招降武将的实用性。招降需要消耗金铢或铜币,名将招募消耗金铢且概率较低,需预留足够资源。俘虏武将后,同盟可委任其担任内政或征伐重臣,激活特技效果。个人特技可通过研习强化,例如列阵、锐枪等,需根据队伍需求定向提升。俘虏武将的忠诚度需通过宴请或资源交换维持,避免逃亡或自杀。
招降系统的深度在于武将特技的协同运用。不同名将携带的同盟特技可全阵营生效,例如提升兵种克制或增加指令,需优先委任高价值特技武将。个人特技的研习需结合现有阵容短板,例如缺乏控制时可选择致师特技。招降武将的属性成长受限,需通过多次招降叠加属性,或搭配装备、战法弥补短板。最终形成以招降武将为补充的核心战力体系。